观阅兵盛景,悟历史担当,汲奋进力量—— 空间应用中心研究生集中观看纪念抗战胜利 80 周年阅兵式

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刻铭记抗战历史伟业、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进一步厚植爱国情怀、凝聚奋进力量,2025 年 9 月 3 日,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组织研究生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见证大国崛起的庄严时刻中,激荡家国情怀、坚定使命担当。在空间应用中心第六会议室主会场,研究生整齐就座,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各研究室同步在部门会议室组织集中观看,共同见证历史性瞬间。

八十年前,烽火燃遍山河,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民族脊梁;八十年后,盛世映照神州,华夏大地以昂扬姿态迈向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2025 年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纪念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全球目光聚焦于此,亿万中华儿女共同见证这一承载历史记忆、彰显大国力量的重要时刻。

军歌嘹亮,鼓点铿锵,天安门上空回荡着激昂的旋律。当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阅兵开始,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全体师生肃然起立,目光追随着五星红旗,心潮澎湃。人民军队步伐铿锵、铁流滚滚,展现出新时代威武之师的磅礴气势,令在场师生惊叹连连。一张张激动的面庞上,写满的是对祖国的深情,是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更是身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无上自豪。

阅兵式落幕之后,各科室迅速组织观礼心得分享会,研究生们结合自身所学领域与观礼感悟,畅谈心声、共抒壮志。

“80年前,正是英勇为民的解放军先辈和众多可歌可泣的军民先辈在我们的国土上与侵略者作战,保护了众多百姓,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80年后,有着众多世界先进装备的新时代解放军,在党的引领下,在保家卫国的基础上,还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此次阅兵,既是对伟大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庄重纪念,也是对强国强军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对新时代使命担当的郑重宣示,意义深远,振奋人心。”

——王涵予 数字工程中心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观看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我深感震撼与自豪。这不仅是一场军事力量的展示,更是一次历史的回响与精神的传承。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今日的和平,而今天的我们,肩负着以科技守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任。作为空间应用中心的学生,我更加坚定了将个人科研工作融入国家需求的信念——唯有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勇于创新,才能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开创更加和平、强大、有尊严的未来。”

——肖立平 空间实验技术研究室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如今,我们在此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前行的力量。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来保驾护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任超 DRO专项总体室

“最让我动容的,不只是新式装备带来的底气,更是镜头扫过老兵方阵时那一张张布满岁月痕迹却目光坚定的脸。他们胸前的勋章,是历史的重量,是‘我们从哪里来’的无声诉说。而新一代官兵咬紧牙关、青筋暴起、用全身力量完成每一个动作的身影,则诠释了‘守护’二字背后具体而微的付出。这场阅兵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边是用血肉换来和平的先辈,一边是用科技与意志捍卫安宁的后人。连接两者的,是从未断绝的信念:山河无恙,有人守护。”

——王怡苏 有效载荷运控中心

“80年光阴流转,英雄的身影渐行渐远,但那段用血肉筑起长城的历史从未褪色。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天安门广场的阅兵式不仅是一场国家盛典,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淬炼。它让我们深刻铭记:历史无法改变,未来可以塑造。历经苦难、浴火重生的中国,必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

——王厚鹏 电子信息室

阅兵的震撼场景虽已落幕,但爱国的根脉将深埋心中。空间应用中心的每一位学子都将把这份澎湃的爱国热情,转化为钻研科学技术、探索宇宙未知的实际行动,以坚定信念锚定方向、以昂扬姿态迎接挑战,在学习实践中锤炼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蓝图贡献青春力量。

观看阅兵仪式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备案序号:京ICP备05002857号 京ICP备05002857号-1
纪检信箱:jijian@csu.ac.cn 举报电话:010-82178815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