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见微知著-软件质量保证中的数据、知识与智能&软件测试挑战与AI

发布时间:2019-04-28

见微知著-软件质量保证中的数据、知识与智能

  2019315日,有幸邀请到来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白晓颖教授和来自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朱少民教授给我们做了主题为“软件质量保证中的数据、知识与智能”的学术报告;     

  白晓颖教授200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长期从事软件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包括模型驱动自动化、服务计算、云计算、区块链等。在相关领域重要的国内外期刊会议上发表论文120余篇,担任SOSE 2005COMPSAC 2012QRS 2017ICSE NFS 2018等多个国际学术会议或者研讨会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担任SOCAIJSEKE等国际期刊的编委,并长期担任TSETSCSQJSTVR等国内外期刊的审稿工作,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了20余项国家、国际、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曾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中航工业集团一等奖。

  白教授讲解问题深入浅出,在报告中以“见微知著”比拟质量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过程;“见微”代指大数据中定位系统异常行为的能力,报告将探讨Devops模式下全过程数据的综合,以及结合故障模型,软件质量数据的特征分析;“知著”代指系统质量建模和度量分析能力,即将局部、量化的特征值计算,扩展到系统、定性的质量评价。“见”与“知”有效结合软件生命周期全过程数据分析和领域知识,通过交互迭代的反馈过程,从质量感知、异常定位、度量分析几个方面,提升质量保证技术的智能化。

  朱少民教授为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教指委委员,国内知名测试专家,目前从事软件工程、软件测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30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先后获得安徽省、机械工业部、青岛市、合肥市等多项科技进步奖,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技术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在软件工程教学研讨会议上分享教学成果。

  朱教授从敏捷开发模式、移动网络应用、云平台、大数据等上下文出发,帮助听众了解当前软件测试所面临的挑战:如何快速/极速,有效的完成测试?在追求测试效率的同时,如何把握其与质量的平衡?虽然自动化测试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其现状依旧不乐观,问题在哪里?朱少民教授在讲座的过程中一边引发听众思考一边替听众解开谜团,讲解精彩,引人深思。

  会后,观众和两位讲师做了学术上的交流,讨论热烈,大家通过这次培训都对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数据利用、数据建模、度量分析有了一定的了解。培训取得圆满成功。


附件下载:

  010-82178817  010-82581990  所长信箱  纪检信箱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邮编:10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