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二期“一带一路”空间科学与应用国际培训班圆满收官
2025年7月23日至8月5日,第二期 “一带一路”空间科学与应用国际培训班在港圆满收官。保加利亚科学院空间技术研究所副所长Simeon ASENOVSKI、培训班授课讲师代表苏慧、以及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及培训班组委会成员共同参加了闭幕式。闭幕式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主办单位培训班组委会成员向培训班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本届培训班的学习形式丰富多样,涵盖理论学习、小组项目(利用中国空间站实验机会)、案例分析和实验室实地参观等多个环节。培训班邀请了24位领域内的知名学者和工程型号专家担任讲师,其中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Dr. Amal KASRY、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粒子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张双南,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太空人工智能机器人可持续性研究中心主任高扬。此外,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钟红恩研究员、张伟研究员、刘飞飞高级工程师及万雪研究员也进行了专题讲座。培训内容广泛,涉及中国空间站研究进展与规划、通过全球合作利用空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可持续发展科学十年(IDSSD)简介、中国空间站的空间科学与应用支持能力、接口和要求宣贯等多个重要议题。
培训班学员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地球与行星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免疫学、天体物理学与射电天文学、材料科学、激光通信技术、光学与光子学、空间纳米器件材料等多个领域。在闭幕式上,学员们就参加此次培训班的收获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墨西哥国家光电研究所的Jose Mendoza教授表示:“本届培训班堪称我们未来合作的催化剂,我们也期待所有学员所获得的技能与知识能在‘一带一路’地区得到共享与实践,进而扩大空间应用的影响力。”泰国玛希隆大学的Tatpong TULYANANDA教授则表示:“通过这次高强度培训,尤其是多位知名专家提供的优质授课与互动交流,我对空间应用领域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对在空间站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也有了深刻的理解。从今往后,我将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空间科学与应用的相关问题。”
本次培训班促进了国外合作方更好的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成就和空间科学与应用的发展态势,学习了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专业知识,宣贯我国空间站应用资源及开展合作应用项目的相关流程,将极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载人航天空间科学和应用领域的能力提升。
图1 专家讲座现场照片
图2 闭幕式合影
图3 学员毕业证书颁发仪式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