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航天续写辉煌

来源:环球时报|发布时间:2022-02-10

  编者的话: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创纪录地达到55次,不但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而且在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太阳探测等领域都实现重大突破。《环球时报》记者9日在《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发布仪式上了解到,2022年中国航天将在诸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中国去年创造哪些纪录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介绍说,2021年,全球共实施146次发射任务,为1957年以来最高发射次数;发射航天器总数量1846个,创历史新高,总质量777.70吨,为航天飞机退役以来的最大值。

  其中中国实施55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居世界首位;共计发射了115个航天器,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再创新高,达到191.19吨,同比增长85.5%。

   据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48次发射任务,全部取得成功,发射次数居世界宇航企业第一。目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实现连续75次成功发射,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载荷的能力,运载能力、可靠性、成功率迈入世界前列。

  而美国实施了51次航天发射,发射次数位居全球第二,但发射载荷总质量403.34吨,超过其他各国发射航天器质量总和,显示出强大的航天实力。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分列其后,发射载荷质量居世界第三至第六位。

  过去一年,中国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关键核心技术也取得全面突破:50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全工况半系统试车成功,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工程样机研制成功,上面级25吨级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首台推力室挤压试验圆满完成……《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指出,这些研制中的各型发动机综合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能够满足重大航天任务的动力需求。

  除了发射次数外,中国在载人航天、月球和深空探测、应用卫星、科学和技术试验等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基本完成,5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其中天和核心舱于去年4月底成功发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开展。空间站首批航天员乘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个月在轨进驻并安全返回。目前第二批航天员乘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开展为期6个月的长期驻留。

  同时,中国在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也不断传来好消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绕、着、巡”。

  中国空间站今年全面建成

  除了回顾辉煌,《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还展望称,2022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将继续维持高位,计划开展一系列重大任务。

  在发布会上,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柏林厚介绍说,2022年对整个中国空间站工程意义重大,计划通过6次发射任务完成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他介绍说,空间站任务规划包括三个阶段: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预计今年4月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驻留6个月返回后,将对空间站整个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随后将转入建造阶段,将依次发射天舟4号货运飞船、神舟14号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以及天舟5号货运飞船和神舟15号载人飞船。

  他透露,未来在航天员配合下,空间站将实现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转位,最终完成T字构型空间站的建造。

  正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柏林厚表示,今年空间站建设之所以被称为关键之年,在于它的挑战非常之大。首先,这一系列发射和在轨组装任务环环相扣,高度耦合,任意一环出现问题都将影响后续任务。其次,在空间站组建过程中,航天器在轨对接和分离次数多,组合体状态复杂,管理难度很大。

  不过,中国空间站按计划在今年完成建造之后,舱内活动空间将超过110平方米,提供6个睡眠区和2个卫生区,可以实现长期3人、短期6人驻留。柏林厚透露,预计神舟14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15号航天员乘组实现在轨轮换,届时中国空间站将首次迎来两个航天员乘组同时在轨,以及6个航天器组合体(包括天和核心舱,两个实验舱,神舟14号、神舟15号载人飞船与天舟5号货运飞船)的完整模式,并建成空间站不间断有人驻留的任务状态。

  承担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火箭副总设计师刘烽透露,目前该系列火箭遵循“打一备一”的方式,即一发火箭承担发射任务,另一发火箭作为航天员在轨工作期间的应急救援火箭。去年长征二号F遥13火箭发射神舟13号飞船后,长征二号F遥14火箭转为应急救援状态,已经在发射场竖立存放了4个多月,状态良好。在今年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后,该火箭将转为发射状态,后续的长征二号F遥15火箭接替应急救援任务。

  国外今年也很忙

  除了中国外,2022年全球航天活动也将继续迎来新的高潮。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探月”再度成为今年多国最受关注的航天活动。其中美国将在今年3月开展“阿尔忒弥斯”计划的首次飞行任务,利用“空间发射系统”(SLS)超级火箭将不载人的“猎户座”飞船送到距离月球约7万公里的绕月轨道。

  俄罗斯也计划在今年7月发射“月球-25”号任务,时隔40余年后重启月球探测。该任务预计将在月球南极着陆,用于测试月球表面通用着陆平台。

  日本宇宙航空开发机构(JAXA)研制的“小型月球探测着陆器”也将在今年年中发射,验证月球表面精确着陆技术,通过面部识别系统技术来识别月球环形山,从而将降落精度控制在100米以内。

  同时,多家商业公司也将展开探月活动。上半年,美国宇宙机器人公司和直觉机器公司将分别开展首次探月任务,将探测仪器送到月球表面。下半年,日本ispace公司将执行首次月球探测任务,将日本的小型“可变形月球机器人”和阿联酋的月球车送上月球。

  而在载人航天领域,今年1季度,美国SpaceX公司的“星舰”系统计划完成首次太空飞行,由超重型火箭将“星舰”飞船送到100公里的轨道高度。美国波音公司则计划展开“星际客船”的第二次无人飞行验证,以满足美国航空航天局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航天员的要求。印度则计划在今年7月实施该国载人航天的首次无人飞行试验。印度“天空飞船”可搭载3名航天员,独立在轨飞行7天。

  此外,人类首次防止小行星撞地球的近地天体撞击防御技术试验也将在今年9月举行。


附件下载:

  010-82178817  所长信箱  纪检信箱:jijian@csu.ac.cn
  010-82581990  北京市海淀区邓庄南路9号 (邮编:100094)